组织机构

理事长
朱善元
名誉理事长
焦庆清
副理事长
柏长春 蔡先锋 邱江 尤玉华 杨国华 李友胜 魏怀勤 彭德旺
秘书长
王蔚
副秘书长
王健 陈智生 李祥
书记
柏长春(兼)
副书记
王 权(兼) 王蔚(兼)
常务委员
尤玉华(女) 王健 王蔚(女) 王加兴
王百年 刘拥政 朱善元 吴春泉
张晓娟(女) 李建 李祥 李宏森 杜华章
杨国华 邱江 陆鹤群 陈智生 柏长春
徐建新 郭正东 彭德旺 焦庆清 蒋为
蒋年生 蔡先锋 魏怀勤

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带头人范荣春

2014-10-16 09:25:05

做一位农民的朋友

 

泰州市海陵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范荣春事迹纪实

 

范荣春,现为泰州市海陵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省“333”、市“311”和区“213”工程培养对象。1997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工作,先后取得省厂会协作优秀项目三等奖二项和鼓励奖一项、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和四等奖一项以及区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二等奖六项、三等奖四项,撰写论文30多篇,获得区优秀论文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五项和四等奖三项,参加了省农业三项工程、农产品质量建设等80多个农业项目的实施,被评为全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先进个人、省“金桥工程”先进个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先进个人、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被聘请为市新一轮“千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专家组成员。

抓好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含量。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三新工程推广为核心,实行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与省农科院、扬州大学园艺与植保学院等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了陇椒3号、陇椒5号、苦苣等蔬菜新品种124个。黑美长紫茄、金棚一号番茄推广种植面积比例达到80%,同比效益提高10%以上。《海陵四季白萝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被表彰为省兴农富民工程优秀示范项目,《海陵尖叶香莴苣》项目被列为市级星火计划项目,《陇椒3号、陇椒5号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项目被列为区级农业科技项目,完成了2011年度市级农业科技项目《抗热日本青菜、菠菜、香菜等叶菜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的实施与验收,并获区科技进步三等奖。推广了蔬菜精量播种、电热线增温育苗等新技术8项,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78%。利用蔬菜换茬空闲时间,采取技术讲座、送科技下乡、田头专家会诊等多种方式,举办了设施蔬菜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培训8期,培训菜农达到450人次。《海陵爆竹香丝瓜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研制与推广》项目被列为市、区科技项目,《罡杨瓠瓜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研制与推广》项目被列为区科技项目,实施的《叶菜类蔬菜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被评为市优秀项目。

海陵区承担着泰州主城区75%以上的蔬菜供应量,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区市民的吃菜安全。在他的努力下,海陵区连续第六年落实无公害生物农药“直补”惠农富民政策,按照补贴40%的标准,去年“直补”面积达到1.8万亩次,比2011年增加2000亩次。认定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个,申报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37个,其中泰州弘成食用菌农业合作社一家就通过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20个。制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开展了蔬菜例行抽检工作,先后24次接受省农委、市农委对我区蔬菜生产基地、畜禽生产基地、水产品生产基地、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进行抽检,累计检测样品280个,检测合格率达到98%。主持制定了《海陵尖叶香莴苣生产技术规程》、《海陵四季白萝卜生产技术规程》等4项市级农业地方标准,抓好了现有的11个蔬菜地方标准培训宣传工作,蔬菜品种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栽培,带动了面上蔬菜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先后10多次参加了市、区农委组织的对辖区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农资经销点、蔬菜种植大户等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农资经销点、蔬菜种植大户是否存在销售与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过期农药、假冒伪劣农药等违法行为。帮助泰州市佳旺种猪繁育专业合作社验收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建设项目《生猪质量安全示范基地》,省扶持资金达到20万元。

“菜篮子”一头连着菜农,一头连着市民,两头都是大民生,既要考虑市民的消费需求,也要关注菜农的收入增长。去年,他参与加大了“菜篮子”工程建设力度。省级海陵蔬菜标准园建设,以泰州阳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实施了2012年国家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改扩建设》,投入资金126.4万元,建成生产桥梁2座、生产道路5388平方米、钢架大棚18亩,应用新型滴灌装置30亩,推广蛭石12吨、遮阳网4万平方米、防虫网4万平方米、黄板1万张、生物有机肥7440袋、防雾滴棚膜50亩。项目的建成有力提升了农业园区的蔬菜生产能力。苏陈镇镇东村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投入资金1200万元,建成2000㎡的生产道路、1500㎡的生产车间和菌种接种间、工厂化生产食用菌菌房车间8幢计10亩,400㎡的仓库,生产的菌菇以金针菇为主,去年4月份第一批金针菇上市,每天上市量10吨左右,年产值达到3000-3500万元。创源蔬菜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新建了10万只肉鹅养殖小区,完善了路、渠等配套设施建设,实行种养结合,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苏陈镇志鹏苗木种植合作社加大资金投入,新建成50亩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帮助苏陈镇西石羊蔬菜基地、创源蔬菜基地、城东街道丁冯村蔬菜生产实施了科技推广项目,每个基地补贴新药肥2.5万元。

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促进菜农增收的重要渠道。以镇(街)管菜干部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蔬菜技物配套服务体系等三大体系建设为重点,抓好镇(街)、蔬菜专业村管菜干部的知识更新工作,提升了为农服务本领。按照“有档案、有特色、有创新、有效益”的“四有”标准,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专门举办了2次蔬菜生产经验交流会,有意营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发挥“领头羊”的作用。2012年,区乡两级百名蔬菜示范户种植面积556.33亩,总收益847.23万元,亩平收益1.53万元,同比亩平增收1020元,亩平收益连续四年超万元。其中18个区级蔬菜示范户种植面积49.4亩,总收益93.89万元,亩平收益1.90万元,同比亩平增收1327元。继续完善了现有的以蔬菜专家门诊部为核心,镇(街)农业服务部为主体,北部蔬菜专业村为补充的技物配套服务新模式,加快了新品种、新药肥、新材料的推广步伐。2012年,蔬菜专家门诊部引进了国内外蔬菜新品种12个、新药肥5种,帮助区内外菜农解决疑难问题30多个。城东街道丁冯村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社员提供蔬菜产销信息,引导菜农调,帮助菜农销,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泰州弘成食用菌农业合作社成立了专门的营销队伍,对市区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蔬菜平价商店等进行直供,减少了中间环节,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泰州市创源蔬菜专业合作社与蔬菜经纪人建立合作关系,将蔬菜产品远销到上海、苏南等大中城市,扩大了区外销售份额,降低了市场风险。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是把好上市产品的重要关口。充实了区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人员组成,组建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将监管触角向下延伸,着力打造一支“懂政策、懂技术、懂管理”的适应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专业队伍。开展放心农资进村入户行动,抓好种子、农药、化肥等重点农资商品和重点市场的监督管理和综合执法。加强节假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掌握并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确保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稳定。多次组织执法人员到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现场检查,分析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突出源头控制,全面加强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重点督促企业做好生产记录台账、农资投入品使用记录台账等,切实履行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责任。采取送科技下乡、农业技术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种养大户等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开展系统法律培训,使生产者达到知法、懂法、守法。

 

 

二○一二年八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