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促进“两业融合”的思考与建议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泰州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文件精神,推进泰州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加快打造沿江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带,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近期,市委研究室、市发改委、科技局、科协组成联合调研小组,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如下建议。
  一、当前我市物流业发展概况及面临的机遇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十一五”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带动了物流业规模扩张,在全市主要服务行业中,物流业总量规模仅次于商贸业。2011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18亿元,同比增长12.5%,分别占服务业增加值和地区生产总值的14%、5%。泰州港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成为江苏省第7个、全国第24个亿吨大港,其中泰州港区外贸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
  2.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架初步形成。公路方面,建成启扬高速公路泰州段、兴泰公路、长江大道、泰州大道、328改线等重点工程;航道方面,建成万吨级泊位42座,实施了卤汀河升级改造等重点工程;铁路方面,加快实施宁启铁路泰州段复线电气化工程;航空方面,开工建设了扬州泰州机场;管道方面,建成了苏中天然气主管网。截至“十一五”期末,形成了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互联互通的运输格局,较好地改善了物流业硬件条件。
  3.重点项目加快实施。靖江市三江现代物流中心成功招引18个投资超亿美元重大项目,龙威粮油物流项目总投资8亿元,打造长三角粮油物流中心和国家粮油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扬子江粮食物流中心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设辐射整个华东地区专业粮食物流基地;海陵区城北物流园16个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正在建设中。这些重点项目的推进实施,为全市物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物流企业日益壮大。全市共有6家企业获得省级重点物流企业称号,有7家企业获得省级重点物流基地称号。江苏太和物流有限公司、上海中九贵荣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江苏华为医药物流有限公司、泰凌医药物流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专业物流企业先后落户。泰州港务有限公司、泰州烟草物流配送中心、泰州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泰州世纪行物流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和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5.发展环境有所改善。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政策措施,在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实施税费优惠政策、保障物流项目用地、资金项目上争等方面,给予引导扶持,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特别是推进工业企业主辅分离,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增加了地方税收,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增添了活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这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从国际形势看,全球经济将进入结构再平衡和新产业革命阶段,国际市场的需求结构将面临深度调整,全球产业格局将面临激烈竞争和重新洗牌,为物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二是从国内形势看,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推动物流业发展形成新的格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江苏与长三角之间,与环渤海经济区、淮海经济区等国内主要经济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全面深化,这将为物流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实现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融合,推进物流一体化格局形成。三是从我市的实际看,泰州正处于“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先进制造业提质升级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优化我市的产业结构、增长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构建更加合理的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
  综合泰州交通条件、货物流向和产业布局等因素,科学布局,合理引导物流企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两横两纵”物流产业带的空间布局,构建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功能完整、特色鲜明的物流业空间分布架构。
  1、沿江物流产业集聚带。依托沿江港口、沿江高等级公路、经济开发区和产业集中区,接受上、下游长江岸线的辐射,把发展沿江物流业与构建“1+3+N”现代产业体系相结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发挥沿江物流业在推动泰州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发展高港核心港区综合物流园、泰兴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泰兴虹桥金属材料物流园、泰兴江星洲物流中心、江苏三江现代物流中心、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物流园等物流园区,依托后方临港产业,重点发展集装箱、金属矿石、石油化工、粮油、煤炭和木材等主要货种的特色物流,促进制造业降本增效,增强物流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能力。
  ----加快建成长江沿线地区重要的港口物流发展带,加快港口电子口岸和港口物流电子平台建设,促进苏南、苏中融合,互动发展。
  2、沿宁启铁路物流产业集聚带。依托宁启铁路、扬州泰州机场、通扬线三级航道、启扬高速、328国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优势,打造特色明显的专业物流园区和商品集散中心,成为服务市区、辐射周边的重要物流产业带。
  ----以海陵城北物流园为重点,依托铁路货运站和内河码头,发挥多式联运优势,重点建设工农业生产资料集散中心、工业制成品集散中心、建筑原材料物流集散中心。
  ----围绕中心城市、商贸业集聚地、大型批发市场等商贸物流需求集中区,统筹规划建设一批面向全国的具有展示交易、价格发现、信息发布、电子商务等一体化物流服务功能的商贸物流园区。
  ----加快建设雨润冷链物流中心、东风路农产品物流中心,培育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各类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查验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产品批发、运输、仓储以及冷链物流基地。
  3、沿盐靖高速物流产业集聚带。依托盐靖高速公路、S229省道自北向南贯通泰州全境的便利,以及周边经济开发区、产业集中区和交通结点,重点发展以快进快出为主的公路、铁路配载物流,通过疏港公路、铁路、内河码头等联通,实现沿路、沿江、沿内河物流联动发展。
  ----以靖江粮食产业园、兴化戴窑粮食加工物流园、合陈粮食物流园为重点,围绕国家级和省级粮食物流节点,加快构建以“四散化”为核心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着力提升粮食物流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集仓储、加工、配送、电子交割、保税于一体的面向全国的粮食物流平台建设。
  ----以兴化戴南不锈钢综合物流中心、姜堰华东五金城物流园、姜堰经济开发区物流园、泰兴黄桥火车站物流中心等为重点,大力发展不锈钢物流、五金制品物流、工业制成品物流,打造成区域性生产、生活资料集散及区域性中转物流中心。
  4、沿S231省道物流产业集聚带。依托自北向南贯通兴化市(兴泰路)和泰州市区(泰高路)的S231省道、通扬线、盐邵线站及航道,加快内河航道建设和港口资源整合,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大力发展建材物流、商贸物流、粮食物流、医药物流、农产品物流等专业物流。
  ----加快兴化得胜湖港口物流园建设,依托内河港口和公路干线,重点建设钢材、煤炭、沙石、水泥、木材、粮油、农资等货物的集散和中转物流,打造成为苏中地区重点物流园区、泰州北部物流枢纽。
  ----以海陵区京泰路市场群为依托,发挥邻近火车站、兴泰公路的区位优势,引导市区范围内各类生活消费品批发市场向市场群周边集聚,加快以生活消费品、建筑装饰材料、家居用品等为重点的物流配送网络建设,优化供应链流程,实施集中仓储、统一配送。
  ----依托国家级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建设医药专项物流信息形成与发布中心、医药专项产品储运配送中心和专项物流人才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医药物流中心。加快发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建设IT生产原材料及产成品物流,打造成为苏中地区最大的以外向型为主、兼顾内向型的电子信息产品专项物流中心。
  三、做大做强专业物流提升物流业发展层次
  依托全市“1+3+N”现代产业体系和重点点企业、重点项目,大力发展一批在全市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物流,提升全市专业物流服务水平。

 

  1、金属材料物流:依托泰州港核心港区和靖江、泰兴等港口资源,重点推进三江现代物流中心、泰兴虹桥金属物流园等一批钢铁物流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戴南不锈钢等钢铁主要生产基地的钢铁物流专业化水平,做大做强靖江太和物流、新扬子金属再生有限公司等一批供应链物流企业。

  2、医药配送物流:依托国家医药高新区,加快引进、建设医药物流中心,发展厢式货车、冷藏车,提高医药仓储、运输卫生标准,完善医药物流系统,确保快捷高效和药品安全。支持扬子江药业、济川制药、江山制药等医药企业运用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念,整合医药企业的上下游业务,建立功能完备的现代医药物流体系,降低医药流通成本。

  3、农产品物流:依托现有粮食物流设施,规划新建、扩建库容大平房仓,维修改造旧仓房,加快粮食物流中心区建设,积极构建以粮食物流为主导性基础产业,集粮食仓储服务、综合运输、货运代理、展示交易、整理配送、检验监测、市场信息等现代物流功能于一体,兼容加工制造、综合经营的粮食物流中心区。继续加快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重点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各类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查验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建设一批全省一流、辐射华东的冷链物流重点工程

  4、石化能源物流:依托泰州火车站货运站、海陵城北物流园、三江物流中心石化能源物流园、泰兴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等载体,加快推进中海油(泰州)一体化、靖江市德桥仓储、泰兴市阿尔贝尔化工仓储等项目实施。借助梅兰化工、陵光集团的产业优势,合理布局建设石油管线,发展管道物流,减轻陆路运输的压力,降低物流成本。建设化工产品的仓储、运输、装卸、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确保生产、运输、存储等环节的安全性。加快推进泰州电厂(二期)建设,加强储煤场与铁路、港口的衔接,积极推进“路企直通”,加快建设战略装(卸)车点和物流基地,建立煤炭销售、运输、配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

  5、木材物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靖江新港园区区位优势,借助全国进口木材十强企业江苏万林现代物流有限公司,按照现代物流发展要求和供应链管理模式,应用EDI 、RFID 、GPS 等先进技术,将内控管理、物流服务及物流信息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建成专业化的木材物流信息平台,为国内众多木材行业企业提供包括代理采购、船舶代理、货运代理、港口装卸、仓储配送、货物配载、木材加工、物流信息等业务在内的综合物流服务。

  6、快递物流:依托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打造快递物流集散系统,包括建设快递等专业物流集散区快递物流园区。加强对现有快递企业的资源整合,充分发挥邮政企业网络优势,形成区域性速递物流网络,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快递物流服务。推动快递基本业务与电子商务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新业务的融合发展,实施城市快递物流共同配送工程,优化“最后一公里”快递配送服务网络,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
  四、完善发展环境提升物流业竞争能力
  1、加强管理协调。建立现代物流业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牵头部门和工作分工,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形成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合力。建立健全政府监管、协会监督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机制,加强物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为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加大扶持政策。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扶持,在重大物流项目、基础设施、物流平台建设等给予重点扶持。支持工业企业将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用于发展物流业。在全面推行“营改增”的同时,加大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税收优惠和财政扶持力度,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在考虑城市交通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城市物流配送车辆便利通行的政策措施。
  3.扩大对外开放。牢牢把握物流全球化发展的历史机遇,稳步、有序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落户泰州,带动和提升我市物流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引导中小型物流企业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成为跨国物流企业价值链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中的一环。鼓励大型物流企业依托其在国内的运营网点,与跨国公司建立物流战略联盟,利用其在国际上的网络,扩大国外业务。
  4.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对分散的物流设施资源进行整合和资产重组,培育形成若干家具有先进管理水平,国际竞争力强、服务水平高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塑造泰州区域物流、特色物流的品牌效应。加大对中小物流企业的调整和扶持力度,加强企业间的联盟合作,鼓励中小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创新,提高企业专业化服务的水平。
  5.强化人才支撑。借助省内重点高校人才培养优势,支持物流人才建设和产学研基地建设,推动物流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引进物流高端人才,在实施“凤城千人计划”中,加强与重点物流企业互动,帮助引进物流业高端人才,参与企业的战略谋划和运营管理。
  6.加强行业自律。适时组建全市现代物流业协会,发挥协会在物流规划实施、政策研究、规范市场行为、统计信息调查、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中介作用,加强行业服务、行业自律以及维护行业合法权益的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以商引商”的作用,进一步拓宽招商渠道,积极向外推介泰州物流资源,使其成为政府与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