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现状与发展的调研与建议

2016年第13期(总第117期)

泰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6年9月5日

  

 关于我市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现状与发展的调研与建议

 

近年来,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工作中心,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向为主线,强化指导服务,强化管理措施,农业生产良好态势持续、高效发展,其中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任。乡镇农技推广队伍是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从事农技推广活动的前沿,他们除了进行常规技术推广和大面积生产指导外,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还起着信息传播和创新技术推广作用。六月的瓜花二有开(西瓜、丝瓜等)、秋冬的白菜春季栽、四月的草莓腊月卖、黄瓜成为四季菜、螃蟹“横行”省内外、稻鸭共作减虫害,等等,这就是我市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在“十二五”期间围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依靠科技创新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的真实写照。我市以市(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乡镇农技推广队伍身处前沿为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

当前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市委、市政府及时提出“深入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等要求。面对我市农业新形势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任务,在新一轮调整优化农业的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实施标准化栽培、养殖,降低成本,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服务的过程中,绝对离不开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作用。为深入了解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队伍建设、服务情况现状,探讨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发展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问题,泰州市老科协部分会员深入泰兴市比较有代表性的姚王镇、滨江工业园区和分界镇等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

笔者在深入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泰兴市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按照国家和省市部署要求,紧密结合泰兴实际,深化体制改革,推动职能整合,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健全,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1.人员结构。泰兴市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主要包括16个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1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核定编制350人,实有286人,在编在岗专业技术人员275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40.3%;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119人,初级职称144人,专业科技人员占实有人员的比例达96.1%;年龄结构,50岁以上154人,40—50岁115人,30—40岁17人,40岁以下的占5.9%,40—50岁的占40.2%,50岁以上的占53.8%。

2.服务设施以实施“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为契机,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加大市、镇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基层服务条件。至目前,4个乡镇农服中心新建了办公场所,12个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对原有办公场所进行了修缮。农业服务中心服务场所总面积达到10114平方米,平均632.12平方米,各乡镇为农服务大厅、常规实验室、现代农民培训教室、档案资料室等分区合理,技术推广服务、质量监管、宣传培训等设施设备齐全,达到了“五有”建设标准。

3.业务水平。近年来,着力围绕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市情实际,适时开办基层农技人员专题培训班,大力推进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办班培训、包村联户等多种方式的开展,增强了基层服务能力,改进了基层工作作风,黄桥镇兽医站、河失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被评为“泰州市四星级基层站所”,河失镇和元竹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被授予泰州市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十强农服中心”。

二、存在的问题

1.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年龄老化,农技推广工作青黄不接。从姚王镇、滨江工业园区和分界镇调研的人员年龄结构看,这三个乡镇现在岗的18名农技人员中:50—55岁5个,56—60岁13个(60岁4个、59岁5个、58岁3个、56岁1个)。呈现出年龄结构老化,乡镇农技推广新生力量有断层现象,农技推广工作存在青黄不接趋势。此现状不改变,要不几年,必将成为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突出问题,成为我市农业科技发展的瓶颈。

2.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行政兼职较多,专业推广时间很难保障。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大部分时间需承担乡政府的中心工作,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报表、申报材料,表现出政府的行政工作是他们的主要职责,农技推广工作似乎成为第二职业。但实际农民、农场主急需农业科技人员现场指导,尤其是病虫害的防治、机插秧技术、农机安全使用技术、农民急需的种植业行情指导信息等等。

3.乡镇基层农技推广资金不足,办公、推广经费渠道不畅。姚王镇、滨江工业园区的农技人员农技推广专项经费不明确,下乡交通费、相关会务费等尚能报销,但“三新技术”试验、示范经费还未有渠道,相关的设备、仪器的购置、更新,就更难了。分界镇乡镇财政相对比较薄弱,农技推广人员部分吃饭费都要靠自己挣,其他活动经费就更难保障了。除此之外,一些农技人员知识老化、业务素质底、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意识薄弱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三、几点建议

“十三五”期间是我市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弥补农业短板,加大现代农业发展,关键是要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调整。发挥好农村基层科技人才的作用,搞好农村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引进,大力开展农村基层科技人才的培养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与基础。故切实加强我市农村基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势在必然。为此,我们提出进一步加强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1.科学制定规划,确保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队伍可持续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人才保障为目标,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主题和农业结构调整主线,从我市农村基层科技人才资源状况出发,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十三五”农村发展规划,编制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村基层科技人才培养规划和方案,并严格组织实施,促进农村基层科技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

2.理顺关系,明确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职责与经费。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加大乡镇农技推广中心管理力度,理顺上下关系。各乡镇政府应实行政事分开,退还相应编制人员,并进一步明确农技推广人员的相应职责,定编定岗,经费专款专用,减少乱拉乱用现象发生。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人员的业务培训,对有编无职的人员,进行转岗培训,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整体为农服务水平,增强为农服务能力。

3.完善措施,强化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队伍建设。相关主管部门可在研究、探讨经济发达的镇、村(如兴化的戴南镇、泰兴的姚王镇、滨江工业园区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体制与机制,针对调研中显现出的问题,高屋建瓴,有的放矢,进一步完善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措施,如充实新鲜血液,切实解决年龄老化、行政兼职过多等问题,完善培训制度,使农村科技推广工作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让科技强农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另外,吸纳高端的涉农人材,推广高新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推动泰州农业现代化建设持续发展、高效发展。

 

 

(泰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