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报 > 正文

靖江柔性引进15名中外院士创新创业

2016-09-20 09:13:26

今年8月底,华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靖共建钟志华院士工作站。钟志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车辆工程专家,是我国仅有的两位研究车辆工程的院士之一。“共建钟志华院士工作站后,双方将重点围绕新型汽车材料、新型冲压工艺、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合作开发核心技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共建研究室培养基地,为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华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江宏表示。

近年来,我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人才政策、拓宽引才途径,先后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2人,外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人才高地效应显现。

创设重大活动载体吸引人才

【事例】在靖江双勤民生冶化设备制造公司,中科院院士周远及其科研团队带来的深冷处理工艺,帮助企业大大提高了产品性能和使用寿命,企业知名度和销售额由此在业界快速攀升。

周远是我国低温工程、制冷技术的权威专家,他长期从事低温制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谈及企业与周远院士的合作,企业负责人不无感慨地说,是靖江市委市政府举办的“中科院院士专家靖江行”活动,让企业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成功对接,并顺利签订协议共建周远院士工作站,促成了企业与院士的美好“联姻”。

【背景】近年来,靖江市委市政府频频组织企业参加“海外博士靖江洽谈会”“教授博士挂职企业科技副总”等活动,先后举办“中科院科学家靖江行”“中科院院士专家靖江行”“中科院青年专家靖江行”等专题活动,引导广大企业主动联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依托其人才科技优势,着力推进高位嫁接、借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靖江共有30多家企业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力学所、金属所、理化所、等离子体物理所等20多个院所达成合作,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联合技术研发、共建科技创新载体、人才交流合作等各种形式的产学研项目60多项。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招才引智

【事例】卓然(靖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靖江城南园区一家高成长型企业,短短十余年时间,卓然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跃成为国内工业炉及相关装备成套化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企业的快速发展, 得益于科技和人才的有力支撑。

2012年,企业通过多方探寻、主动出击,引进中科院沈保根院士及其团队开展工艺与设备的全面改造升级,很快就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填补多项国内空白,给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永续动力。

【背景】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高端人才集聚,不断提升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近年来,靖江市委市政府密集出台了人才强企20多个政策文件,通过政策激励,发挥企业引才育才主体作用,推动企业人才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目前,靖江市600多家企业与10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多元化、深层次、可持续合作关系,汇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资源服务本市发展,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打造优越发展环境引凤来栖

【事例】在靖江城北园区,吉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引人瞩目,该企业是由亚历山大·杰尼索夫、邱景辉两名乌克兰科学院院士牵头创办的。2015年8月,两名院士带着国际领先的毫米波成像技术来靖创办企业,短短一年时间,企业获得政府创业场所支持、10万元启动资金资助和150万元项目资助,并顺利实现产品化、产业化,产品投放美国、韩国等各大机场使用。

“选择在靖江创业,主要是因为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对高层次人才重视、尊重,创业、生活氛围宽松。”邱景辉坦言。

【背景】环境是吸引力,环境更是竞争力。这几年,靖江十分注重人才发展软环境建设,对高层次人才全面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马洲英才卡”工程,提供创新创业、行政审批、金融法律、文化教育、医疗保健、住房保障、交通便捷、健康休养、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10个领域的30项优质服务。良好的人才政策、优越的发展环境,激发了不少中外院士在靖创新创业热情。除亚历山大·杰尼索夫、邱景辉外,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世界能源领域杰出科学家刘科也被靖江的优越环境吸引,去年他带领高端创业团队与本地企业合作成立中环新业材料有限公司,推动纳米光触媒环保材料的研发和成果产业化。

利用家乡情结打动院士专家

【事例】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是靖江人,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被誉为中国铁路提速保护神。一次偶然的机会,江苏赛德力制药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顾根生结识了翟婉明,熟悉的乡音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两人相谈甚欢。

2012年,翟婉明回靖,与赛德力公司签约建立“翟婉明院士工作站”,主要从事机械方面自动化方向研究和机械强度测试工作。顾根生介绍,院士的加盟,让企业发展如虎添翼,目前合作项目进展顺利、成绩喜人,已申请发明专利并授权3件、实用新型专利17件。

【背景】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特别的情结。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靖江打出温情牌,让家乡人常回家看看,为家乡多出谋划策。为了尽快与在外地的靖江籍高端人才对接,我市利用专项调研、高校对接、举办联谊会等活动,掌握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十多个省份600多名靖江籍高层次人才情况,并将他们纳入“家乡人才库”。我市还建立主要领导、职能部门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定期组织沟通联络、座谈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域外人才的家乡情结,鼓励他们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以各种形式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近两年来就有30多名域外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在家乡舞台上一展风采。

相关热词搜索:靖江 柔性 院士